澳门新莆京4117.com
德潤農大
當前位置: 首頁 · 德潤農大 · 正文
【農大好故事61期】老樹春深更著花
日期:2018-01-04 信息來源: 點擊數:

——記我校園藝學院退休果樹專家馬寶焜先生

11.jpg

馬寶焜先生與青年大學生親切交流

“人一輩子,名利都不算什麼,自己的事能幹好,想幹的事能幹成,工作對人民有貢獻,生産上有我們的影子,就是成功。”

這段話出自我國著名果樹專家、我校園藝學院退休教師馬寶焜先生。先生今年已是83歲高齡,離開工作一線十多年,然而這些年間,他并沒有離開他心愛的果樹事業,甚而涉獵更廣,他的退休生活依然多姿多彩。

一個鮮活的園子

暮春時節,我如約來見馬先生,第一次來到這個聞聽許久的園子。當時馬先生正彎着腰在一棵桃樹下,左右開弓地拔草。見我來了,他直起身,眼神清亮,笑容可掬地說“你來啦”,極簡單平常的話,讓人心生溫暖,好像我們早已熟悉。他就是徐繼忠、孫建設、陳海江、邵建柱等專家口中的馬老師,許多研究生口中的馬爺爺。從72歲退出工作崗位的10年時間,他在這個老标本園2畝多大的園子中将自己的退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說話的功夫,先生帶我來到園中。溫暖的陽光下,園中一片生機。蘋果樹最多,整齊的占據了一大片地方,其餘如梨、柿子、櫻桃、杏、桃等分布在園中各處,還有不同顔色的鸢尾、石榴、酢醬草等花卉鋪展在樹下空地中。西南角有一小片藍莓田,田邊穿插着三四株紅樹莓。靠南的絲網牆邊一叢叢月季開的正豔,這都是馬老師嫁接的。我像進了寶山一樣,處處錯不開眼,樣樣都想看看。在紅樹莓畦邊,他忽然提聲提醒我:“腳擡高點,别踩了苗”,話畢趕緊回身找了根枯樹枝,仔細插到了那棵苗旁邊,還自言自語“剛剛接活的,可不能碰了”。

接着他帶我參觀緊鄰園子的溫室。其中一個溫室竟然裝有現代化的自動溫控系統、自動澆水施肥系統,這都是按照先生自己的設計安裝的。叫不上名字的各色花草争奇鬥豔,先生說有近200種,它們有的清雅、有的濃烈。另一座溫室有兩排白色粗大的水管,間隔一段就冒出一叢綠色植物,有鳳仙花、矮牽牛、鴨跖草,還有生菜,個個鮮活可愛。我問這是水培嗎?是要搞研究嗎?他的頭微微後仰歎了一聲:“弄着玩的,就看看水培是怎麼回事兒”。

一年四季,他每天都會在這裡忙活上幾個小時,親手侍弄着園中的植物開花結果,又時常弄些新樹種、試驗新技術,還為組培技術提供一個實驗場所。如今,已是大專家的弟子們還經常會到園子裡找馬先生聊上一會兒,在讀的研究生們也會來這裡向馬先生請教,當先生在園子裡有了什麼新發現,總會及時把大家叫過來一起分享、探讨、交流。

一段精彩的過往

1957年,馬先生從北京農業大學果樹蔬菜專業畢業,來到澳门新莆京4117.com果樹教研室任教,說是任教,但直到1976年之後他才開始給學生上課,1979年評上講師。期間的22年,他的職稱從助教升為“功勳助教”,主要工作是輔助教研室的教授們上課:準備教具,組織課堂教學,帶實驗、實習,答疑;一周有兩個晚上在辦公室值班,随時為晚間自習的學生解答課業問題。

剛到教研室時,他“助教”的兩位先生一位是曲澤洲教授,一位是楊文衡教授。他說兩位先生年齡相仿,都是上世紀30年代留學歸國的研究生,不僅理論功底紮實,生産實踐尤其厲害。

曲澤洲先生是我國著名果樹學家、園藝教育家、棗樹專家。說起和曲先生一起去做調查,馬老師笑得明朗:“有一回我們駕着騾車,天一亮就出發,天黑了才到易縣的一個小山村。一路上很累,可到了之後曲先生立即就開展入戶調查。轉天到第二個村,還是晚上,曲先生又組織農民座談,那時候年輕,困的不得了,座談會上我一句話都沒聽清,光打瞌睡了。”

雖然他說他瞌睡了一整晚,但我想老先生們做人做事的風範深深影響了馬先生。所謂潛移默化就是這樣吧,在他的教學生涯中,他也如老先生一樣,授課嚴謹,重視實踐。他說自己記性不好,總是記不住學生的名字,但是跟着他做生産實習的學生一個個都能叫得上來。他也像老先生們一樣,兢兢業業、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教會學生一個人該如何做事,一件事能做到什麼程度。先生的學生都說他生活中脾氣随和,如少有的發脾氣,都是因為學習技術不過關,或是操作沒有按照技術規程來。

對馬先生而言,果樹栽培既是專業又是興趣。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他走到哪裡就将先進的果樹栽培技術帶到哪裡,從邢台廣宗到石家莊東古城,從井陉天戶峪到順平南神南,扶植起10多個蘋果科技示範園。在井陉天戶峪,不但村裡的果樹生産聽馬先生的,就連村裡的一些規劃建設,先生也有絕對的發言權。

從業半個多世紀,從傳統到現代,馬先生經曆了我國蘋果栽培史上所有的技術更新和制度變革。他說原來我們一直在追趕、學習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現在我們用全新理念建設的園子做的比國外一點不差,果品品質也非常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我最開始搞農業的初衷,那就是農業現代化、機械化。

一位敬仰的先生

在許多人看來,馬先生的人生是成功的。他是我校最早一批國務院特貼專家、省管優秀專家,培養的弟子衆多,無論是人品還是學識都深受業内尊敬。憑他的技術和知名度若想名利雙收,該是容易得很。可馬先生從未将這些放在心上,問起他獲得的獎勵和榮譽稱号,他都淡淡地說:“忘了,不記得了”,不願多談。倒是說起某個示範園、某項技術,他的話才會多起來。

對于成功,他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自己的工作能夠“有用”就是成功的。他說:“人一輩子,名利都不算什麼,自己的事能幹好,想幹的事能幹成,工作對人民有貢獻,生産上有我們的影子就是成功”。“人們記不記得你,無所謂,你的想法在生産上能實現,對百姓有幫助,這是最重要的,而且這本身就是件很快樂的事。”

他說:“榮譽不是想出來的,是組織對自己的鼓勵,是周圍同志的認可。有沒有這些榮譽,事情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因為這是本職工作,也是興趣所在。個人成績的獲得,不要總是強調自己的努力,環境很重要,因為自己努力是應該的,可是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可遇不可求”。

1984年,年近50歲的馬先生加入中國共産黨,實現了多年的願望。問他為什麼?他說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我疑惑,不入黨也能為人民服務啊。他搖頭,笃定的說:“那不是,要想做的好就得入黨”。在他看來,能夠入黨是檢驗自己做人做事的最高标準。

多年來,馬先生一路追趕。他緊追時代,兼容并蓄,不墨守成規,不因循守舊,廢派别之争,隻問“是否對百姓有益,是否能解決生産中的問題”。他滿懷熱情,活學活用,為達目的,不息不止。把自己融入時代,把生活繪成畫卷。

22.jpg

上世紀九十年代,馬先生在山區指導果樹生産

33.jpg

馬先生在井陉天戶峪服務了20多年,圖為2003年馬先生在天戶峪

55.jpg

馬先生與弟子交流果樹管理技術

66.jpg

馬先生在井陉天戶峪培育的“昊源”蘋果

上一條:【農大好故事60期】學生培養在田野 成果産出在大地
下一條:【農大好故事】讷于言 敏于行


版權所有:澳门新莆京-www.4117.com|官方网址-百度百科

地址: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号    電話:0312-752130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