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莆京4117.com
德潤農大
當前位置: 首頁 · 德潤農大 · 正文
【農大好故事•校友篇108期】當好作物衛士 确保糧食安全
日期:2022-10-13 信息來源: 點擊數:

——記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植保學院校友董志平

15203

在谷子研究所實驗室開展工作

面向黃土背朝天

隻求農田病蟲減

躬身實踐守初心

日曬雨淋心也甘

她始終堅持“躬身實踐、務實求真”的理念,堅守着植保人探索和追求的“控制病蟲危害、減少農藥用量、堅持綠色發展、确保糧食安全”這一初心。30多年來,深入田間地頭,在糧食作物病蟲害防控事業上默默耕耘,将成果書寫在廣闊的田野上。

她就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室主任、我校植物保護學院1985屆畢業生——董志平。

一朝入植保,終身踐使命

董志平于1981年考入澳门新莆京4117.com植物保護系,是繼哥哥董金琢和董金臯後,董氏家族的第三位農大植保學子。

在哥哥們的熏陶下,董志平對植物保護專業略知一二。随着學習的深入,對學校著名的小麥鏽病專家王煥如教授、玉米小斑病專家黃悟芳教授、昆蟲專家付守三位教授等産生了由衷的敬仰。看到哥哥攻讀更高學位,在植保領域不斷鑽研,她也不甘落後,立志努力學習,探索植保奧秘。1985年大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本校碩士研究生,繼哥哥董金臯後也拜入黃悟芳教授門下。黃悟芳教授嚴謹的科學态度,手把手的指導開啟了她的植物保護科學的探索之路。

董志平于1988年碩士畢業後到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植保室,一幹就是34年。這34年,她始終從事植物保護研究工作,從田間到實驗室,從田間觀察到室内系統研究,先後利用鑒定篩選出的抗病品種解決了谷子鏽病的流行危害,利用農業生态調控技術控制了二點委夜蛾的暴發成災,探讨耕作制度變革對病蟲害影響的理論和解決方案,逐步實現了不用或少用農藥的綠色發展之路。多年的堅守和探索換來的是學術界和社會對她的認可。作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河北省“谷子産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省高端人才、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她明白這是榮譽,更是責任。董氏三兄妹從學校到工作崗位,40多年來一直緻力于植物保護和農業科學的研究,成為河北農大乃至國内植保界的一個佳話。

創新關鍵技術控制谷子鏽病

1988年,谷子鏽病在我國大面積流行,很多地塊植株倒伏、顆粒無收。生産上主推品種均高度感病,出現了農民想種谷而不敢種的局面。對于毀滅性的鏽病流行,利用抗病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控措施,但如何快速培育抗鏽品種是當時的一大難題。董志平利用專業知識,請教專家,制定周密的研究方案。首先澄清了我國谷子鏽菌的生理分化,劃分了我國谷子鏽病的流行區系,建立了利用強毒性小種鑒定抗源、利用本區系的優勢小種鑒定同一區系的抗鏽新品種的谷子抗鏽性鑒定技術體系。先後從8個國家16800多份種質資源中鑒定出89份抗源,提供給全國育種單位應用,并對抗源後代材料進行重點跟蹤鑒定篩選,先後鑒定出41個抗病新品種,有效控制了谷子鏽病的流行危害。科研成果“谷子鏽菌優勢小種監測及谷子品種抗性基因研究”2000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谷鏽菌生理分化及在谷子抗鏽育種中的應用”2001年獲省長特别獎。

為了使研究成果持續在生産上發揮作用,她帶領課題組構建了谷子鏽菌毒性監測技術體系,30多年來持續對全國育種單位提供的谷子新品系進行抗鏽性鑒定,提出了“對中抗及以上品系進行重點培育,早期淘汰高感品系”的谷子鏽病防控技術方案。同時對9份高抗抗源進行創新利用,克隆了2個抗鏽候選基因,開發了抗鏽基因分子标記,創新冀創1和冀創2等系列抗鏽新品種,再次作為新抗源在抗鏽育種中應用,使谷子鏽病持續能夠得到長期的有效控制。特别是她選育的冀創1,抗鏽且糯質,适合加工,延長谷子産業鍊。董志平研究員于2013年被推薦為河北省“谷子産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

二點委夜蛾的發現及系統研究解決方案

上世紀末,随着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開始推廣稭稈還田、免耕播種等保護性耕作,在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光、熱、水、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這一耕作制定均有利于病蟲草害的發生。作為省政協委員的董志平研究員即時撰寫了“耕作制度變革引發新的重大病蟲害問題我省應予以高度重視”的提案,得到多位省領導的批示。為了解決這一生産問題,她帶領課題組對新耕作制度條件下病蟲草害進行普查,并編著出版了《小麥病蟲草害防治彩色圖譜》和《玉米病蟲草害原色生态圖譜》。

在病蟲害普查過程中,她們于2005年在國内外首次發現并報道了夏玉米重大新害蟲——二點委夜蛾。該蟲2011年在黃淮海7省市大暴發,發生面積達3318萬畝,占夏播玉米的20%,重發面積260萬畝,單株最高蟲量達30多頭,危害率最高達90%。2012年該蟲被農業農村部列入重大病蟲害。在國家植保專家支持和幫助下,董志平研究員聯合30餘家單位百餘名科技人員對該蟲進行攻關研究。明确了其生物學和生态學習性,澄清了其暴發機制,構建了數值化預測預報技術模型,揭示了其成蟲具有集聚性并向田間“麥茬上覆蓋麥稭”的空隙中集聚的特點,提出了——破壞“麥茬上覆蓋麥稭”能預防二點委夜蛾幼蟲咬玉米苗!這一生态調控措施,實現了源頭治理,不用噴農藥,綠色又高效的目的。研究成果“玉米重大新害蟲二點委夜蛾暴發機制及治理技術研究與應用”于2015年獲農業農村部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近年來,“二點委夜蛾綠色防控技術”多次被列入河北省和農業農村部的主推技術,通過廣泛培訓和宣傳,使這一簡便易行的“傻瓜”技術,進村入戶、家喻戶曉,有效降低了二點委夜蛾局部暴發風險,為夏玉米生産安全做出了應有貢獻。

保護性耕作與病蟲草害的控制

科學研究永無止境。20多年來,董志平研究員一直關注着稭稈還田、免耕播種等帶來的病蟲害問題和防控新挑戰。在河北中南部小麥/玉米一年兩熟種植區表現更加突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以二點委夜蛾為代表的鱗翅目害蟲數量逐年積累,造成夏玉米缺苗斷壟、參差不齊,或穗蟲穗腐嚴重;二是以小麥莖基腐為代表的病殘體傳播為主的病害也在加重;三是以惡性雜草節節麥為主的草害群體大,防控難,藥害重。針對這些新問題,她帶領課題組堅持以生态思維的理念,系統治理的方法,統籌小麥/玉米病蟲草害進行深入研究。先後研發了保護性耕作條件下二點委夜蛾暴發機制及綠色生态防控技術、保護性耕作條件下小麥莖基腐病周年積累規律及綜合防控技術、優化保護性耕作技術措施、高效殺蟲燈改良創新、黑麥稈蠅周年發生規律及綠色防控技術、利用無病種子和田間清潔生産控制種傳病害技術、避免使用高感品種控制氣傳流行性病害等多項不用或少用農藥關鍵綠色技術,集成創新了“保護性耕作條件下小麥/玉米病蟲草害一體化綠色防控技術規程”,以該技術為主導,結合優良品種和先進栽培技術,建立小麥/玉米綠色生産示範基地,為進一步推廣應用,确保糧食安全奠定技術基礎。

人物介紹:董志平,現任河北省農科院谷子所二級研究員,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河北省政府參事,省十三屆人大代表及農業農村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谷子高粱産業技術體系谷子病蟲害防控崗位科學家。主持省級以上課題30餘項,主著著作6部,發表論文160餘篇。授權國家專利29項,軟件著作權6項。制定發布技術規程26項。培育抗病新品種2個。主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長特别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曾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優秀農業科技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河北省“谷子産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省高端人才,省管優秀專家,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省十大傑出青年,燕趙百名優秀女性、省農科院“卓越成就獎”等榮譽稱号。

237E5

在田間調查谷子病蟲害

1F308

在田間指導新害蟲二點委夜蛾防治,接受電視台采訪

1A77F

研究解決保護性耕作條件下小麥玉米病蟲害等生産問題

文字整理:植物保護學院 編輯:澳门新莆京4117.com

上一條:【農大好故事•校友篇109期】10萬畝“威梨”奠基人——追記我校校友、河北省著名果樹專家曲憲忠
下一條:【農大好故事•校友篇107期】趙春江院士: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版權所有:澳门新莆京-www.4117.com|官方网址-百度百科

地址: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号    電話:0312-752130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