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莆京4117.com
德潤農大
當前位置: 首頁 · 德潤農大 · 正文
【農大好故事•校友篇107期】趙春江院士:為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日期:2022-05-27 信息來源: 點擊數: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趙春江

4195

2021年4月,中央電視台1套《開講啦》欄目,特别邀請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院士作演講,節目一經播出,就引發熱烈反響,趙院士在全國年輕人的心中撒下一顆種子,一顆關于“智慧農業”的種子。

堅定理想把知識用在祖國大地上

1964年,趙春江出生于河北省定興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從小就有很強的吃苦耐勞精神,1981年以優異成績被澳门新莆京4117.com農學系錄取。因為年少時深切體會過繁重的農業勞作,求學期間,趙春江在心裡就埋下了一顆“現代農業”的種子,他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科學知識,十分勤奮刻苦。他的大學同學回憶說:“趙春江很珍惜學習機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經常在自習室的暖氣上放個饅頭,學習起來顧不上吃飯就啃個饅頭充饑,不管春夏秋冬,他經常學到淩晨。”那時候學校的“零點自習室”裡總是徘徊着趙春江的身影,他和他的夢想一起,經曆了苦夏寒冬,也迎來了春華秋實。

趙春江博士畢業後到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作物所小麥栽培室工作,當時正趕上單位準備開展《小麥生産管理專家系統》的研究,兼備農學和計算機知識的趙春江挑起了大梁。專家系統在今天看起來是如此簡單平常,然而在當年絕對是新鮮事物,一切都隻能摸索着前行。

為了把專家的知識和經驗融合在一起,他白天到郊區的試驗田收集數據,晚上回到單位把數據錄入電腦進行分析計算,得出結果後再到田裡去比對試驗,出現誤差再返回修改計算程序。經過3年多無數次的推演計算、完善修改和實踐檢驗,功夫不負有心人,《小麥生産管理專家系統》取得了階段性成果,1995年5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對該成果進行了專題報道。

曆經三十多年不斷地學習和鑽研,趙春江帶領團隊在專家系統、人工智能、精确農業、智慧農業等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為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2001年趙春江任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中心主任,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服務“三農”開啟智慧農業新時代

 

2137D

采集農情數據

什麼是智慧農業?“它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科技,結合智能裝備,如導航拖拉機、收割機器人等,再與農業生物技術,包括品種、農藝、栽培管理等多方面融合,融合之後使農業生産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新的生産方式就是智慧農業。”趙春江如是說。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生産方式向精準、智能、綠色發展方式轉變,由過度依賴人工向以機器為主轉變,由主觀經驗判斷向以大數據智能決策方向轉變的關鍵階段。

趙春江出身農民,心裡真正裝着農民,為了讓廣大農民享受到現代科技發展成果,趙春江帶領團隊,緊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夜以繼日、不忘初心、默默耕耘,持續開展信息與農業深度融合的一系列創新研究。經過不停的探索和鑽研,開創性地提出了“數學+計算機+農學”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成功構建了涵蓋“信息-農藝-農機”多領域的精準作業系統,該系統在農業規模化産區大面積推廣應用,促進我國精準農業創新發展,填補了多項國内空白,縮短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2019年,趙春江帶領團隊在内蒙古紮赉特旗建設智慧農業示範點,讓當地農民享受到現代科技發展帶來的紅利,成果試點區的農民收入比當地平均水平高出近2倍,紮赉特旗成功入選“全國數字鄉村試點”。

趙春江叮囑每一位農業工作者:“要讓農民從‘會種地’到‘慧種地’,開啟智慧農業時代,農民将更有幸福感”。在趙春江院士的積極倡導下,黑龍江大規模應用智能化程控水稻浸種催芽技術,通過物聯網準确控制水溫及時間,一個車間一次性可生産600噸芽種,一畝地僅需3-5公斤,這就保證了對種子的大面積需求。這項措施還可延長水稻灌漿期5-7天,延長積溫100多度,可實現增産100-150斤。不僅如此,信息科技在水稻生長的其他階段也能發揮作用,比如通過高分衛星或無人機,用遙感方法監測水稻長勢,實行航化作業,駕駛大飛機進行航空施藥等。

趙春江帶領團隊積極開展農機北鬥自動導航設備研究,基于高精度北鬥衛星定位技術,設計更加先進的導航和轉向控制算法,如今,新疆地區有一萬多台拖拉機已經安裝了該設備,棉花的種植不再依賴人工,已經實現了智能化。農機手隻需用手機操作裝有北鬥導航系統的播種機,就可實現鋪膜、播種一氣呵成,利用導航技術可保證播種機直線作業,百米之内橫向偏差控制在2.5厘米,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時,也促進了棉花的提質增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極大提升了生産效率。

自立自強走中國智慧農業發展之路

 

1C3D0

在試驗地試驗農業智能設備

“1999年,我承擔國家發改委下達的精準農業研究示範項目時,90%的核心技術産品都要從國外買,不僅貴,還面臨農業安全問題。現在,通過我國科研人員的努力,在電控類、電子類、信息類相關技術領域,90%以上實現完全國産化,大型智能農機裝備也基本得到解決。”趙春江驕傲地說。

我們要走中國特色的智慧農業之路,必須要有中國自己的核心技術和拳頭産品,這也是趙春江堅持前行的目标。為此,他帶領團隊,成功研制了多款低成本測控技術産品并實現産業化應用,大幅提高了設施農業現代化生産水平。他主持研制的溫室生物環境信息傳感器、溫室娃娃、溫室多回路控制器、注肥噴藥一體機、溫室測控技術集成平台等多款裝備,被認定為國家自主創新産品,在16個省1萬多個溫室中應用了3萬餘套,其中土壤水分傳感器被全國800多個縣的墒情監測系統采用,溫室控制器等産品已出口國外。

取得這些成績的背後,離不開趙春江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在同事眼中,他對待工作是個典型的“拼命三郎”,據他的學生回憶,有一次深夜在趕赴某高校的途中,趙春江突然腰傷發作,第二天他坐着輪椅從住宿酒店準時到達會場,堅持作完原定的學術報告,令在場師生無比敬佩。

春風化雨培育“智慧”人才

 

25709

在田間查看水稻長勢

趙春江不僅在學術上兢兢業業,在培育農業科技人才方面也不遺餘力。目前,趙春江是多個學校的兼職導師,在他的精心指導下,多個科研團隊、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在“智慧農業”領域開展深入研究,默默前行。趙春江經常對農業領域的年輕人進行線上、線下指導,提供最前沿的科研訊息,幫助他們完成項目申報和論文寫作等工作,先後培養出一大批青年專家和80多名研究生。

2018年4月,趙春江回到澳门新莆京4117.com作報告。面對曾經的母校和校友,他激動萬分,詳細介紹和分析了國内外智慧農業領域取得的最新進展,并結合自己團隊多年的科學研究和實踐,系統闡述了遙感技術、自動化檢測、物聯網、作物二維和三維圖像圖形等技術的實際應用,同時展示了作物表型信息高通量系統方面的研究成果。他認真盡責的态度和高山仰止的學術成就,令現場的每一位師生都贊歎不已。目前,澳门新莆京4117.com有4名研究生在趙春江的團隊聯合培養。

在不同場合,趙春江不斷鼓勵青年人要把事業發展放在更偉大的天地裡去,督促他們奮發圖強,并激勵他們學成後反哺家鄉。他說:“未來随着我們整個國家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和發展,返鄉就業的人會越來越多,農村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青山座座皆巍峨,壯心上下勇求索”。趙春江以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的求實精神、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為人生信條,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建設事業之中,堅持多學科交叉融合推進我國農業自主創新發展,始終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推動傳統農業轉向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生産方式跨越式邁進,為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我們堅信,在智慧農業的引領下,我國農業必将開創現代化發展的新局面。

人物簡介:趙春江,1964年4月生,河北保定人,中共黨員,我校1981級農學系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信息化專家。現任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農業部農業信息技術綜合性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農業機械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智能農業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精準農業學會中國首席代表,我國農業信息化的重要設計者與推動者。

作者:農學院 左濤 編輯:澳门新莆京4117.com 楊曉麗

上一條:【農大好故事•校友篇108期】當好作物衛士 确保糧食安全
下一條:【農大好故事•校友篇106期】科研伉俪 比翼齊飛


版權所有:澳门新莆京-www.4117.com|官方网址-百度百科

地址: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号    電話:0312-752130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