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莆京4117.com
德潤農大
當前位置: 首頁 · 德潤農大 · 正文
【農大好故事】“經濟王”念好緻富經
日期:2017-01-18 信息來源: 點擊數:

——記我校農經學科帶頭人王健教授

在我校經管類學生學習交流群裡活躍着一個網名為“經濟王”的賬号,他時而分享一些經濟學的課件、時而貼出自己關于農經學最新的看法、時而跟學生交流學習和生活。課堂上下,學生們都稱呼他為“經濟王”;田間地頭,農民們都說他講的是“緻富經”。他就是經濟貿易學院一名普通教授--王健。

對教學的持之以恒

王健1982年畢業留校到農經系任教,一幹就是三十多年,是我校農經學科發展的親曆者和見證人。如今已經57歲的王健老師仍然經常工作到深夜,同事們勸他注意身體,他總是微微一笑,用他的話說是“在崗一天,就要站好每一班崗。”

同學們說,在他的課堂上,沒有枯燥乏味的灌輸,沒有墨守成規的講授,甚至沒有老師與學生的界限,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生動的實踐案例,一次次難忘的師生互動。他不是“百家講壇”裡的名師教授,但他的每一堂課都座無虛席;他不是“走進科學”裡的專家學者,但他卻能将每一個抽象的經濟學知識點細化為生活常識。作為我校經濟學科的領航者,他深受學生的喜愛,即便沒有他的課,好多學生也總是隔些日子想去蹭他的課。學生都表示聽王老師的課是種享受。他每年都超額完成學校規定的工作量,先後編寫著作和教材15部,培養博士生、碩士生110多名。

對農經的深厚感情

從“滿城縣農業生産系統設計”、“清苑縣唐河開發區結構優化研究”到“涉縣太行山區綜合規劃”,無不傾注着王健對于農業經濟服務地方發展的心血。王健說:“我們農大搞了三十多年的太行山道路,沒有對三農深厚的感情是做不到的”。把農經知識轉化為農民的“緻富經”更是他30年來的矢志追求。多年來,他積極為華北地區農業經濟發展規劃獻計獻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完成相關調研報告和建議23餘份,多項報告的建議被政府部門的規劃所采用,而他本人也多次被省級領導接見座談。科研成果獲得省級獎勵6項,其它獎勵30餘項。

王健還專門編寫了一些通俗易懂的經濟學小知識讀本,将大學生都感到枯澀難懂的經濟學模型轉化為一個個利用市場規律實現發家緻富的精彩案例,讓經濟學真正走下學術高堂,走進農民群衆中去。王健很關心對農民的市場意識的培訓,來自肅甯的種植大戶王德友說,“以前隻懂種菜,不懂市場,常常賠錢賺吆喝,看着豐收的蔬菜賣不到好價錢。後來農大的王健老師來我們這裡講課送書本,讓我們也懂得了利用市場規律來賣個好價錢。”富裕起來的農戶還在他們的種植專業合作社裡專門給王健留出一間屋子,在那裡和他就農經的話題常常談到深夜。

“經濟王”的國際視野

視野的廣度往往決定知識的厚度。王建曾被公派到加拿大拉瓦爾大學、蒙特利爾大學學習經濟學,後又作為河北省首批出國培訓專家,赴法國進行學術訪問,寬闊的國際視野和交流閱曆為他後來的教學和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王健還密切關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參加中美農學會聯合舉辦的“中國青年農經教師數學在農經管理中應用講習班”,緻力于推進國内外農業經濟學術交流。

作為我校農業經濟帶頭人,王健積極承擔并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培訓計劃課程和經濟貿易學院對發展中國家人才培訓班,完成9期培訓,共計200餘課時,為不發達地區擺脫貧困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同發展中國家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巴基斯坦籍博士生阿蔔杜拉·拉赫曼所說,“剛來中國時,我漢語說不了幾句,英語也很蹩腳,學校幾乎沒人能跟我交流,後來王老師每天課下教我說普通話,還幫我解決了家人來中國居住簽證的手續,讓我很感動。”在一次培訓班後,一位來自中東地區的學生,把自己從家鄉帶來的一包椰棗送給了王健,感謝他的辛苦授課。王健對記者說,“我這輩子還有一個夢想,就是退休之後去亞非不發達地區看看,希望也能看到那裡的農民過上好日子。”

這就是一位老農經人的故事,他用一生的精力來做好一份工作。太行路上,我們看到王健教授孜孜不倦地講着服務三農的“緻富經”。

作者:經濟貿易學院 趙偉 吳明

上一條:【農大好故事】用青春呵護美麗鄉村
下一條:【農大好故事】壩上農民緻富的福星


版權所有:澳门新莆京-www.4117.com|官方网址-百度百科

地址: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号    電話:0312-752130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