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莆京4117.com
德潤農大
當前位置: 首頁 · 德潤農大 · 正文
【農大好故事】大道至簡 平淡為真
日期:2017-01-12 信息來源: 點擊數:

——追記我校森林保護專家閻俊傑教授

1710110213243488316.jpg

閻俊傑教授(中)在海濱林場進行天牛調查

他是農大最普通的一名教授,卻為三北防護林控制天牛危害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

他沉默寡言,摯愛林業,從不與人争辯,隻憑學識服人。在學術上同事和學生希望得到他的指點,但又有點發怵他一絲不苟嚴謹的治學态度。

他把名利看得很淡。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得過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20多項獎勵,但他對孫女淡淡地說,我這一生最自豪的是搞了一輩子自己喜歡的林業研究。

去世前幾天,他還寫下一篇1.5萬字的生态造林論文。臨走前他留下遺囑,把遺體捐獻給河北大學醫學部用作醫學研究。

他就是今年9月中旬去世的我校林學院森林保護專家閻俊傑教授。終其一生,如何沿着内心最純淨的方向前行,簡單卻愉悅,平淡又無悔。閻俊傑教授用他普通而不平凡的人生作出了回答。

用腳闆走出一條生态控制天牛之路

閻教授拼搏一生,隻研究了兩種昆蟲:一種是光肩星天牛,另一種是七星瓢蟲。特别是北方最兇狠的的蛀幹害蟲天牛,他一研究就是幾十年。

要想鬥天牛,就得摸清天牛的分布範圍。從1958年到1979年,他不辭辛苦,花了20多年的時間進行調研,終于畫出了一條從遼甯鐵嶺、河北壩下、内蒙古、河西走廊、四川成都到雲南楚雄的天牛分界線。這一分布線即使現在也常被一些專著引用。當年的調研,閻俊傑多是靠雙腳長途跋涉,背着幹糧,邊走路邊調研,常常是饑一頓飽一頓風餐露宿孤身一人。

80年代前後, 被稱為“無煙的森林大火”之天牛蟲害在我國将近一半的國土上肆虐橫行。防護林帶中人們辛苦營造起來的楊樹林,被天牛蛀得洞痕累累,梢幹葉黃。

目睹防護林帶的慘狀,閻俊傑決心找到從根本上制服天牛的好辦法。1976年,閻俊傑帶領一行19人進駐秦皇島海濱林場,以此為試驗區,同天牛開展了一場長達20多年的決鬥。

當時林場正在砍伐被天牛危害的樹木,那些沒有利用價值的受害樹木被扔到一邊。閻俊傑就帶着實習學生每天從林場拉回一小車木棍,劈開觀察天牛的蟲道和生物學特性。他們劈了幾十車木棍,得到大量寶貴的數據。連續20多年,閻俊傑每年都行走在海濱林場檢測,常常砍些被天牛危害的木棒,還要背回保定,他農大的實驗室裡曾經堆滿了半屋子這樣的木棒。

在海濱林場埋頭攻關20多年,閻俊傑把天牛的一生摸了個透。他帶領課題組發現,不同的樹種對天牛具有不同的抗性,不同天牛具有不同的口味。根據這一發現,他在海濱林場布下樹種陣,與天牛玩起了适者生存的遊戲;把林區分為核心區和防禦區,核心區以抗光肩星天牛的毛白楊、刺槐為主,防禦區設在核心區外緣1公裡寬的帶狀,選用兼抗兩種天牛的樹種。

通過這種樹種合作防禦天牛的模式,海濱林場受天牛危害的樹木由過去的98.7%下降到3.8%,在啄木鳥等鳥類的控制下,達到了有蟲不成災的穩定狀态。此後該項技術推廣範圍達三北13個省市區,累計取得經濟效益3.12億元。

身邊人眼中的閻教授

曾與閻俊傑教授住過同屋的老教授們說:“閻俊傑是個好人,具有溫良恭儉讓的性格。”

林學院紀殿榮老師曾作為課題組成員,跟随閻俊傑多年各地搞科研。他說:“閻老師做起事來特别認真,從不完全迷信任何文獻,堅持自己深入實地步行調研”。為摸清黃河流域天牛的發生和危害情況,曾從下遊到中遊再到上遊,進行了3次全面調查。閻教授常叮囑課題組成員,調研數據甯願算慢一些,也不能不精确。記得有一次,甘肅來實驗區引進伐根嫁接的樹穗,裝車時偶然發現有一條不合格,閻教授馬上帶人把幾百條樹穗一條條檢查,不合格的全部淘汰。

“心無旁骛搞專業”,這是學生王志剛印象中的他。原校長王志剛教授深情回憶起自己的老師時說,他一生執着于專業,除此之外沒有什麼可以引起老師的興趣。今年教師節前夕,王志剛去看望85歲的老師,閻教授和他談的仍然都是林業發展的話題,還說過段時間去實驗基地親自看看。

“把得失看得輕,把名利看得淡”,這是學生黃大莊印象中的他。園林院黃大莊教授介紹,閻老師做人做事的标準從來都是對社會、對國家有益。退休前後,閻教授領着學生到天津采購試驗材料,每人背幾十公斤原材料到火車站,制作好的藥劑免費給農戶用。老師研究推廣的三北防護林蛀幹害蟲綜合防治技術,對有效防治光肩星天牛等蛀幹害蟲,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成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都是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從未提及自己的榮譽或貢獻。閻老師常說,隻要技術有人用就行,國家有效益就好,自己奉獻了默默無聞也沒關系。

“大公無私醉心于林業”,這是老伴王曉甦眼中的閻教授。王曉甦老師介紹說,閻俊傑不僅自己摯愛林業,奉獻林業,退休前,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試驗基地不在家;退休後自費帶兒子到甘肅白銀、吉林梨樹、河北秦皇島、任丘等地繼續做科研試驗,回家後精心計算楊樹豐産及治理飛絮的數據。2016年11月,閻俊傑在報刊發表了《河北農大試驗:伐根嫁接使楊樹林更豐産》的研究心得。林科院一位資深專家看到這篇文章後評價說,閻俊傑80多歲了,治學态度還是那樣嚴謹!

2017年1月,閻俊傑教授生病住院,心情郁悶。為此兒子給他買了ipad,與國内外的親人們對話聊天。可是他看後隻是點頭,但很快就又悶悶不樂了。當有一天,王曉甦老師把閻教授的林業資料帶到醫院,展開在他面前時,他立馬有了精神,嘴角露出會心的微笑。

“爺爺認定的事,一定會堅持做下去。”這是孫女閻晨陽眼中的閻教授。閻晨陽告訴記者,爺爺一直到去世前,經常半夜兩點多起床,看2到3個小時的成摞科研資料。她曾經看見爺爺戴着老花鏡努力寫論文,并且對着詞典和參考材料一個字一個字地改。電腦裡留存1.5萬字的生态造林論文,也是去世前幾天閻教授要求孫女按照手寫文稿錄入到電腦裡的。

奉獻了人生的一切

今年9月14日,閻俊傑教授辭世,享年85歲。遵照老人生前遺願,喪事從簡,不設靈堂,不焚香燒紙,遺體捐獻給了河北大學醫學部,用于教學和科學研究。

早在幾年前,閻俊傑就和老伴王曉甦約好,百年之後,要将遺體無償地捐獻出來,以供國家醫學事業之用。

其實閻俊傑教授老兩口作出這個決定并不意外。走進老兩口的卧室和書房,映入眼簾的是老舊的家具,連擺放遺像的桌子都已經非常陳舊,那曾是閻教授的書桌,搬了幾次家,伴随他幾十年。閻俊傑教授子女介紹,老兩口一輩子勤勞節儉,但扶貧助困從來都是慷慨解囊。

但凡遇到國家發生地震、洪澇等災害,老兩口都自願捐款捐物,得知身邊有需要幫助者則主動伸出援手。

2011年5月,得知我校果樹9301班同學們15年資助已故同學父母,他們也給李維賀老人寄上100元。

2011年9月,保定半歲小宇哲患急症住院,農民父母交不夠押金,他們便拿出500元,由《保定日報》轉送。

2015年前,多次為貧困大學生捐款助學,以使其安心學習。

2016年6月,聽到順平縣為山區孤寡老人創建養老院的劉占鬥資金短缺,他們送去500元,并為孤寡老人捐贈了衣服、鞋子。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閻俊傑教授鮮少向人提及。

沒有豪言壯語,隻有執着于心、腳踏實地。閻俊傑教授用一生的學識和奉獻,踐行了農大“崇德、務實、求是”的校訓,也诠釋了一名普通教授、一位共産黨員如何盡自己所能,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最後的死去和最初的誕生一樣,都是人生必然; 最後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會光照人間。”這是刻在遺體捐獻者紀念碑上話。誠然,這句話也是閻俊傑教授大道至簡、平淡為真的一生最好的注腳。

1710110213249163620.jpg

在林區指導學生調查

1710110213251719037.jpg

在定州指導學生識别天牛蟲道

上一條:【農大好故事】壩上農民緻富的福星
下一條:【農大好故事】百姓“舌尖上安全”的守衛者


版權所有:澳门新莆京-www.4117.com|官方网址-百度百科

地址: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号    電話:0312-752130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