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莆京4117.com
德潤農大
當前位置: 首頁 · 德潤農大 · 正文
【農大好故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農大人
日期:2021-01-11 信息來源: 點擊數: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向榮譽稱号獲得者頒獎。令我們農大人驕傲和自豪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情回顧了脫貧攻堅英模感人事迹,其中就提到我校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教授。在全國受表彰的人中我校1名教師7名校友分别作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号獲得者,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代表參會。這8名獲獎者是衆多紮根基層,埋頭苦幹的優秀教師和校友代表,是學校多年來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辦學理念,堅持“太行山道路”,弘揚“太行山精神”的豐碩成果。

我們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展示他們在脫貧攻堅中的先進事迹,旨在引導青年教師向身邊的脫貧攻堅楷模學習,傳好服務“三農”的“接力棒”,深入基層,真抓實幹、投身鄉村振興實踐工作,走好新時代“太行山道路”,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貢獻農大智慧、提供農大力量。

孫建設——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孫建設老師.jpg

我校園藝學院孫建設教授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孫建設38年如一日,足迹遍布太行山和全國的蘋果主産區,堅守太行山科技扶貧,把蘋果新品種、新技術和新觀念帶進貧困村,探索出一條産業扶貧新路徑,許多熟悉的農民都叫他“蘋果教授”。1987年,他自薦擔任順平縣蘇家疃村不拿報酬的“博士村長”,堅守14年,把蘋果種植新技術帶進貧困山村。2001年起,他先後走訪13個國家和地區,走遍全國9省市蘋果主産區,提出了适合中國自然環境、适度規模經營的蘋果省力化矮砧密植高效栽培新模式。通過十餘年的努力,在河北、山東、陝西、甘肅、新疆、雲南、貴州7省區建立蘋果現代化栽培模式示範園。2013年起,主動适應現代農業發展新需求,按照學校工作部署,他和團隊經過4年實踐創建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

安長明—全國脫貧攻堅楷模

安長明.jpg

安長明,承德圍場縣人,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澳门新莆京4117.com92屆畢業生,林專9001班。

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20個全國脫貧攻堅楷模中,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光榮當選。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黨委書記安長明代表塞罕壩機械林場接受表彰。“從總書記手裡接過金燦燦的獎牌,當時實在太激動了,這是我們塞罕壩三代人的共同榮譽!”校友安長明激動的說。

在安長明看來,黨和國家把脫貧攻堅楷模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授予塞罕壩,這是對塞罕壩的巨大褒獎,也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林草生态扶貧成績的肯定。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稱贊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栖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迹,用實際行動诠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1962年,來自全國18個省市區的369人來到塞罕壩,開啟了植樹造林艱苦創業之旅。59年來,三代塞罕壩人克服惡劣環境影響,攻克技術難關,在茫茫荒原上營造起了百萬畝林海,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塞罕壩林場林地面積由24萬畝增加到115萬畝,林木蓄積由33萬立方米增加到103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11.4%提高到82%。

如今,塞罕壩林場已成為林草生态建設的一面旗幟,塞罕壩精神在全國各地各行業廣泛學習弘揚,獲得聯合國“地球衛士獎”和中宣部“時代楷模”等榮譽稱号。

董曉航——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董曉航.jpg

董曉航(右二),澳门新莆京4117.com城建學院95屆畢業生,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9102班。現任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委書記。

他着力打造西柏坡紅色教育片區、沿太行山高速旅遊風景帶、滹沱河兩岸特色産業帶“一區兩帶”發展格局;2020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20億大關……近年來,石家莊市平山縣立足新發展階段,統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革命老區處處展新顔。

作為革命聖地西柏坡的黨員幹部,董曉航始終聽黨話、跟黨走,他潛心謀劃扶貧工作,構建起黨政統攬、專班推進、鄉鎮落實的“1+4+10+23”攻堅體系;發揮“主心骨”作用,帶領三級書記抓扶貧,帶頭包聯3個鄉鎮,把最好的幹部派到一線,推動全縣260個貧困村實現水電路訊全覆蓋、文教醫住有保障,11.2萬貧困群衆率先脫貧,人均年收入達到1.1萬元。

季曉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季曉明.jpg

動物科技學院優秀畢業生季曉明(中)帶領團隊獲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個人記“大功”。

季曉明,1995年畢業于澳门新莆京4117.com原畜牧獸醫系,曾任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獲省政府農業技術推廣獎、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現在保定市農業農村局工作。

脫貧攻堅以來,作為農業農村局産業扶貧辦負責人,季曉明始終堅持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為指導,把構建完善産業體系、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增加貧困群衆産業收益作為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現實檢驗,以決戰決勝的信心和勇氣、以前所未有的幹勁和擔當,推動保定産業扶貧上水平、當先鋒。2016年至2018年主動申請到阜平縣駐村幫扶,獲“優秀隊員”“先進駐村工作隊”“阜平縣榮譽縣民”;2018年起負責全市産業扶貧工作,先後推出“全球減貧案例”“中國優秀扶貧案例”“精準扶貧典型案例”等模式機制在全國推廣,産業扶貧辦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先進集體”,個人記“大功”1次,三等功3次。

在扶貧産業巨大支撐作用下,9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徹底消除區域性整體貧困,8個國定貧困縣農業總産值由2015年168.0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32.75億元,居民存款由2015年的773億元增長到127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6307元增長到10253元,産業扶貧成為“五個一批”中帶動脫貧人口最多的“一批”。這其中,季曉明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也用行動和實效诠釋着一名黨員幹部的使命擔當,人生價值也在脫貧攻堅主戰場得到了鍛煉升華。

石運甫——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石運甫.jpg

石運甫,2007年畢業于動物科技學院。2018年1月,進入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公共服務局擔任民政(扶貧、退役軍人)組副組長。

在雄安新區,石運甫承擔脫貧攻堅工作,他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強烈的擔當、頑強的韌勁、有力的舉措,團結帶領新區三縣扶貧戰線同志,面向雄安新區4691戶8824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做好“兩不愁三保障”精準幫扶,切實推動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探索建立了扶貧扶智“積分制”、社會工作幫扶體系、“互聯網+”防返貧監測機制,紮實推動新區貧困戶如期全部穩定脫貧,推動三縣高質量完成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任務,為建設“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奠定良好發展基礎。

面對獲得的榮譽,石運甫暗自立下“誓言”。“脫貧攻堅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設立雄安新區,一定要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的囑托,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繼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決心,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紮實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接續奮鬥,努力創造脫貧攻堅新業績,保證以優異成績向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獻禮。”

李詩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李詩穎.jpg

李詩穎,畢業于動物科技學院動物科學0501班,原渭南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現任渭南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産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和固本之基,是确保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持續增收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徑,我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0多萬戶,其中需要産業扶貧的幫扶戶就有30多萬戶,占到60%以上,我們如何進行産業布局,如何将發展農業産業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在渭南市産業脫貧戰線打拼的四年時間裡,李詩穎憑着對工作的熱愛、執着和忠誠,一直思考和探索産業扶貧工作怎麼幹、如何幹好。在工作崗位上加班加點、夜以繼日、無怨無悔,始終戰鬥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第一線。強化産業基礎,提高産業覆蓋度;創新工作模式,健全脫貧新機制;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嚴密防範返貧。

“時代選擇了我們,我們就要擔當起曆史的使命。”如今已經成為渭南市總工會黨組成員的李詩穎表示,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上,自己都會将這句話作為工作動力,主動擔當,沖鋒在前,以拼搏和奮鬥诠釋一名青年幹部對黨和人民的赤膽忠心。

張骅——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張骅.jpg

張骅(右),博士研究生學曆,現任興安盟科右前旗科爾沁鎮遠新村駐村第一書記,北京林業大學校團委副書記。澳门新莆京4117.com2008屆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畢業生。在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2017年12月駐村以來,張骅破解多項基層黨建難題,提出“雙提雙帶雙示範”黨建模式在興安盟推廣。推進集體經濟改革,成立興安盟第一家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并在當年全村分紅。繪制産業發展藍圖,黑色系農産品打入北京市場,田園綜合體吸引5萬遊客,累計銷售約11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4個,參與種植土地畝産效益由800元增加到2400元。凝練“三治結合”治理模式,完成生态興村。遠新村2018年底以科右前旗唯一滿分成績脫貧摘帽。

兩年多的時間裡,張骅以滴水穿石的實幹精神,以舍我其誰的使命擔當,向黨和國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他領導遠新村由國家級貧困村成長為“國家森林鄉村”、“國家級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示範村”,所在黨支部由軟弱渙散建設成“興安盟優秀基層黨組織”。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新華社、人民網等20餘家媒體專題報道了他的奮鬥事迹。在科右前旗這片土地上,他用辛勤汗水澆灌脫貧碩果,追逐夢想,成為點亮困難群衆“心燈”的圓夢人。

上一條:【農大好故事91期】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兩篇)
下一條:【農大好故事88期】“金鬥”老師的果樹情


版權所有:澳门新莆京-www.4117.com|官方网址-百度百科

地址: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号    電話:0312-752130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