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莆京4117.com
德潤農大
當前位置: 首頁 · 德潤農大 · 正文
【農大好故事】情灑太行的追夢人——李保國教授
日期:2017-01-31 信息來源: 點擊數:

你就像一顆種子,在巍巍太行紮根生長

你就像一把火炬,點燃山區的希望之光

你憑着一腔熱血

憑着求實的态度

憑着追夢的癡狂

披荊斬棘三十三載

義無反顧 走遍太行

隻為心中綠山富民的不變夢想

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學者風範,荒崗生金、綠山富民的傳奇手筆,無不隐藏在樸實的衣着、黝黑的臉龐和憨厚的笑容裡。提前預約,筆者準時見到了剛從承德歸來的李保國老師。眼神中的一絲疲倦在看到我們到來時,随即消失不見。他饒有興緻的講起了此次承德之行。除了給興隆、寬城的部分農村開展技術培訓,還計劃在平安堡鎮土城頭村建設20—30畝的蘋果示範園,讓農民學會技術的同時,還能看得見、摸得着科學管理的效果。“一年栽樹、二年成花、三年結果、五年豐産”, “果樹提早三年進入盛果期,按保守估計,一年畝産3000斤,産值1萬元,三年就收入3萬元”,李老師的經濟賬算到農民的心坎裡。

成熟高效的技術體系加上廣泛的群衆基礎,使得當前的科技輻射推廣工作異常順利。然而,遙想三十多年前,李保國剛剛來到山區農村搞科技開發時,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李保國1981年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椅子還沒坐熱,上班僅十幾天的他,就積極響應學校号召,和安建昌、于宗周教授一起紮進太行山,搞起了山區開發研究。

當時的太行山,水旱災頻繁,交通不便,三分之二的地區人均收入不足50元,十分貧困。李保國跟課題組的同事們選擇了極度貧困的漿水鎮前南峪村作為開發試點,跟石頭山“較起了勁兒”。如果能把這裡治理好,其他山區也就有希望了。前南峪的山體現了太行山的普遍特點:土層薄、不涵水,土壤瘠薄、有機質少,再加上幹旱少雨,基本上年年種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為了摸清當地山區的“脾氣秉性”,解決種樹難題,李保國起早貪黑,跑遍了山上的溝溝坎坎,晚上挑燈夜讀,分析數據,尋求破解之道。

樹木存活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厚活土層,土從何來,如何保證加厚的土層不被雨水沖蝕,一個個難題在白天的翻山越嶺中,在夜晚柴油燈的陪伴中不斷得到解決。1981年開始嘗試,1986年爆破整地技術基本形成。四年後,整套石質山地爆破整地技術體系曆經十年孕育,終于破殼而出。

蠶桑專業出身的爆破專家

基于山勢,通過爆破每隔4米開一條寬1.5—2米,深1米的條狀溝,把周圍的土層集中充填到溝裡。下雨時,雨水也會彙流到溝中。這樣通過“聚集土壤,聚集徑流”,在幹旱山地達到了樹木存活的基本條件。蘋果、闆栗等經濟林木在前南峪的荒山上開始紮根生長。然而,可以想見,蠶桑專業出身的李保國竟然把爆破搞得有模有樣,成為專家,需要付出多大的辛苦和努力。

由于當時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整地所用的炸藥得純手工制作,不僅要自行确定硝铵、煤油、鋸末的配比,還要在農村殺豬用的大鍋裡炒制,混合比例和炒制方法哪一個都不能出問題。爆破整地時,為了保證爆炸深度、範圍合适,同時不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需要反複研究打眼深度、放藥量以及二者的相互組合,經過近萬次的爆破試驗才得到準确适用的數據。不管是炸藥制作還是爆破試驗,危險都如影随形,随時可能發生。有一次,引爆的炸藥未按時爆炸,李保國上前查看時爆炸正好發生,他直接就被崩了個大跟頭,全身是土。

談到這段經曆時,李保國在意的不是生活的艱苦,不是工作的危險,更多的是對妻兒的愧疚。從小跟随自己在農村長大的兒子“小流域”,甘願被自己“拉下水”,一同治理太行山的妻子郭素萍,為了自己的治山夢想,這個家付出的太多太多。

功夫不負有心人。前南峪經過十幾年的開發治理,從草都長不好的荒山秃嶺變成了“山頂洋槐帶帽、山中果樹纏腰、山底梯田抱腳”的“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一。

1996年8月初,河北省中南部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從石家莊贊皇縣到邯鄲涉縣,洪水所到之處,溝壑遍地,水土流失嚴重。而李保國治理的前南峪不但寸土未失,而且“生态經濟溝”裡蓄存的都是清水。山區綜合治理的效果在全國引起轟動。

把産業做起來,才能可持續發展

同在邢台的内丘縣崗底村就沒這麼幸運了,250多畝耕地和全村的廠房設備全被大水沖毀。同時崗底村又是幸運的,林業專家李保國來到了這裡。面對這個滿目瘡痍的小山村,同樣農村出身的他被深深觸動。從此,李保國成了崗底的“編外村民”,1996年—2003年,連續9年常年吃住在村裡,白天鑽果園查看情況,晚上用黑光燈觀測蟲情,夜間研究解決方案,一整套無公害蘋果栽培配套技術也随之研發出來。他設計開發的蘋果生産的128道工序,首次實現了優質無公害蘋果生産的标準化。并且他倡導的果品生産走産業化的思路也取得成功。如今國内馳名的“富崗”蘋果,不僅賣出過100元一個的天價,而且在2008年被确定為奧運專供果品。過去的“崗底村”,如今的“富崗山莊”徹底走上了發家緻富的快車道。

1999年,在崗底蘋果生産穩步推進,走上正軌的同時,李保國得以騰出手來,把目光對準了當時依舊貧窮落後的臨城縣鳳凰嶺。面對“石頭蛋子”堆成的“亂石崗子”,李保國坦陳這裡是太行山治理的一塊硬骨頭。不過,這也激起了他的鬥志,“交給我吧”,在大家的一片質疑中,李保國的話擲地有聲。

經過周密的現場調查和綜合現狀分析,他苦口婆心說服大家,做出決定,把自己研發的薄皮核桃作為栽植樹種。“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的“雙聚”造林理論在這裡煥發新的生命力。10年間,赤壁幾十裡的亂石崗變成了山清水秀的“花果山”。李保國研發的綠色薄皮核桃高效栽培技術體系也在“花果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走産業化道路的好處在這裡再次得到印證。2002年,市場上的普通核桃不到2元一斤,而李保國指導生産的薄皮核桃,一上市就賣出了15元一斤的高價,而且是供不應求。可以像花生一樣,兩手捏着吃的薄皮核桃一炮而紅,“綠嶺”品牌享譽全國。

除了“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全國著名品牌,沙河大台蘋果等省市知名果品品牌,石家莊平山葫蘆峪等新的山區開發先進典型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走産業化的道路,注重品牌效應,不斷拓展市場,才能穩步盈利。用李保國的話說:“我要做就做産業,把産業做起來,才能可持續發展。”

我所做的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不斷推廣新技術

太行山闆栗集約栽培技術、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技術、綠色核桃栽培技術等30多項标準化林業技術,在與農技人員的交流中,在農技推廣的培訓中,通過李保國樸實易懂的話語,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産力。舉辦培訓班800餘次,培訓人員9萬餘人(次),示範推廣總面積1080萬畝,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産值35.3億元,純增收28.5億元,一組組數據在李保國不辭辛苦的奔波中不斷更新。

近年來,随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村大批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隻剩下“老弱病殘、三八兒童團”在進行當前的農業生産。面對這種現狀,李保國适時推出了省力化栽培技術,一次性整地,大苗立植、挖小坑栽樹、地膜覆蓋,地面撒施化肥一年一次,見枝拉下垂、隻剪中心枝的簡易修剪方法,架設黑光燈自動防治病蟲害等一系列省工省力又簡單易懂的技術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同時,他瞄準太行山區幹旱陽坡充足的光熱資源和具有自然階梯的優勢,開發了幹旱山區的高效循環利用技術,将在平原區土地利用率僅為60%以下的日光溫室錯季栽培技術轉移到山區,使山地的土地利用率達到了90%以上,效益為良田的1.4倍以上。

農業是公益事業

通過李保國講述的一組組數據,很容易看出,他是一個很會算經濟賬的人。“常年給山區的農戶和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每年至少也得有幾百萬的收入吧?”類似的問題李保國不知回答過多少次,“我始終認為,農業是公益事業。給農民服務是公益,給農業企業服務也是公益。“農業企業發展了,在自身盈利的同時,還能夠輻射帶動周圍山區的發展,最終還是對農民有利。

不但不從企業、農戶拿錢,很多時候,下鄉往返的路費、請專家來培訓的費用等等,他都是自掏腰包。當談到,在他的指導下,荒山變綠了,村民變富了,自豪感洋溢在話語間;當談到,去年正月初六,去富崗指導蘋果春季修剪,連續十幾天,每天去六戶村民家做客吃飯,他感到自己付出的價值;當談到,有一次下鄉遇到交通堵塞,一戶村民把自家的院牆拆了兩個大口子,保證車輛的順利前行,他感到的是成就背後依然沉重的擔子。

我要把更多的人變成“我”

面對經濟利益,他從不放在心上;面對自己獲得的榮譽:河北省特等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再加上剛剛獲得的沉甸甸的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他淡然處之。他想到更多的還是今後山區農業的發展。

年近56歲的李保國,患糖尿病、高血壓已十年有餘。如今,爬山也慢了,上樹修剪也不利索了。面對還十分繁重的山區治理開發擔子,他準備把今後的工作重心,逐漸放在建立一套完整的示範體系上。某一個産業在其适宜區,至少一個縣域範圍内,要建立看得見、摸得着、學得會的示範基地,每個基地至少兩名技術人員。“全省的技術人員我直接培訓,指導他們掌握适宜的規範化技術,把更多的人變成‘我’,這樣科技推廣才能覆蓋全省。”

透過李保國堅毅的目光,可以看出他信心滿滿。綠山富民的征程遠未結束,他追夢的腳步依舊铿锵。在徹底改變我省山區落後面貌、幫助山區農民整體脫貧緻富的道路上,他依然會執着的前行。

作者:澳门新莆京4117.com 師春祥 張玲玲

上一條:【農大好故事】标杆校衛——劉博文
下一條:【農大好故事】李清揚:把優秀當成一種習慣


版權所有:澳门新莆京-www.4117.com|官方网址-百度百科

地址:保定市蓮池區靈雨寺街289号    電話:0312-7521304

Baidu
sogou